随机化作为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随机化是控制混杂偏倚和选择偏倚的重要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结果的重要保障。
随机化原则即机会均等原则,通过随机化可以使参与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有均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避免研究人员对实验分组的主观影响,使各处理组间的不同影响因素的分布趋于相似。常见的随机化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分层随机、区组随机、分段(或 分 层)随机化、分层区组随机化及动态随机化等。
1.简单随机
简单随机又称为完全随机化分组,是较为简便易行的随机化方法。可以通过掷硬币,随机数字表及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完成研究病例的分配。简单随机方法对小样本试验来说,操作很简单。简单随机化方法未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加以控制。而且,简单随机对病例分配比例的控制稍显不足。如果研究患者的人数较少时,则各组患者的人数会出现不平衡现象。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中,掷硬币的方法在小样本的试验中因为随机误差很难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而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活着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使分组后各组患者人数相等。
2.分层随机
临床研究在随机化过程中,先选出对研究结果有很重要影响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 按照这些患者特征将患者分为若干层,再在每一层内执行简单随机分配方法,即为分层随机。分层随机能够有效地控制主要影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作用。应用时应特别注意分层因素不宜过多。
3.区组随机
区组随机也叫均衡随机或限制性随机,即将随机加以约束,使各处理组的分配更加平衡,从而能够满足研究的要求。将研究对象首先划分为例数相等的区组,然后在每一区组内完成简单随机分组。区组随机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随机化方法,特别是与分层随机化方法联合应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时,不仅能控制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控制季节因素,流行趋势等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区组随机的实施过程中,区段一般不宜过长,4例或6例是较为常用的区组长度。
4.分段(或分层)随机化
所谓的分层是将总体按某(些)特征分割为次级总体。分层随机具体的方法为:首先根据研究对象进入试验时某些重要的临床特征或危险因素分层(比如年龄、性别、病情、疾病分期等),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随机分组,最后分别合并为试验组(处理组)和对照组。这种随机方法可保证减小Ⅰ 型错误,并且可以提高小样本(< 400)试验的把握度;分层化对于组间样本分布的均衡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分组结果达到预想的例数分配,既适用于小样本又适用于大样本。
5.分层区组随机
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中心分层,然后在各中心内进行区组随机化,这就是所谓的分层的区组随机。该法可保证试验结束时各中心例数接近从而便于管理。该随机方法是将区组随机和分层随机相结合的一种随机化方法,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随机方法。
6.动态随机
动态随机是指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每例患者被分到各组的概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调整的方法,它能有效地保证各试验组间例数和某些重要的非处理因素接近一致。该方法包括瓮法、偏币法、最小化法等。
目前,临床研究的随机化常会出现随机化不严格的问题。因此,随机化方法相关知识的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如何制作高质量的CRF
下一篇: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有哪些重要文件?